三年前在全港熾熱的「反送中」浪潮中,於7月21日晚在元朗發生了白衣人無差別襲擊平民的事件,震驚海內外。三年過去,雖然有涉案7人入獄、監警會亦發表了報告,但案中三大疑團未散去,使得當日的受襲市民及關心社會公義的大眾,仍感含冤待雪。
三大疑團是:
1. 當日涉案者數以百計,卻至今只有7人入獄,餘眾至今如何?
2. 當日所見,襲擊者全穿白衣手持武器如藤條、木棍等,有的武器繫著國旗,表面證供與常識引發是否屬有組織犯案的猜疑,至今警方未主動向公眾交代有否循有組織罪案方向調查,例如由誰策劃、如何組織等。白衣人展示國旗,如果不是各人巧合自發,那中共政府在案中有否?當晚時任立法會議員、親北京的何君堯到白衣人聚集地與他們握手言歡,他在案件的角色為何?警方有否調查他?現仍是謎。
3. 事發時出現「無警時分」,遇襲市民全程未獲警方到場阻止,事後眾多防暴警察在大批白衣人傍邊,卻沒有拘捕,亦見雙方平和交談,又開路讓他們離去,引發了公眾「警黑合作」的指控。那麼,警察有否瀆職?警黑合作指控是否屬實?雖然警方已作否認、警監會發表了報告、廉署亦介入調查,但至今沒有答案。
本網媒就以上問題分別詢問警方、廉政公署,以下闡述;同時聯絡了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容海恩議員,盼以其專注法律事務的民意代表身份給予意見,容透過助理表示近來很忙,難以回覆,本網媒回應可以等候,惟截稿之時仍未獲覆。
現分述上述三疑團。
疑團一:涉案者數以百計,伏法者屈指可數
從新聞影片及目擊者的描述,當日白衣人數以百計聚集,例如時任元朗區議員麥業成在晚上約9時半在鳯筱北街(該處一帶俗稱「雞地」)所見,有幾百名白衣人聚集(參自Now TV「元朗黑夜」專題報道),該處一名商戶接受香港電台鏗鏘集訪問時指,高峰期估計達六、七百人,鄰近有商舖因恐懼而關門。立場新聞去年八月發表影像分析的調查報道,辨別出至少235名白衣人涉施襲或持武器。
當晚受傷的市民(大部分在元朗鐵路站,其餘有於雞地受襲廚師及由朗屏站沿路往元朗站方向的一名途人等)至少45人,當中包括孕婦、長者,他們不少並未在當日日間到港島參與「反送中」(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的,並非元朗鄉事人士及何君堯口中說,為了保家衞族去驅趕的反送中黑衣暴徒。
事隔三年,涉案的數百名白衣人中,至今只有7人因暴動及有意圖而傷人罪罪成入獄,其餘數百人情況怎樣?
警方回覆本網媒查詢時更新了拘控的總人數——已拘捕66人,年齡介乎18至87歲,17人已被控參與暴動,其中10人亦被控串謀有意圖而傷人,當中7人於去年7月22日判刑,但判刑以外的人的案件未有具體消息,只說警方會繼續搜證,作出全面及深入調查,按所得證據向律政司諮詢有關檢控事宜的專業意見。
被拘捕的66人中,約四分一不是白衣人,而是被公眾輿論指「原告變被告」的當晚在元朗站的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及其他市民,即是約有40多名已被捕的白衣人,現未知案件進度。
公眾可見的數百名襲擊者,至今只有7人伏法,其餘現無資料。
當日受襲市民是否滿意案件今天的處理狀況?事發當晚下班經過雞地回家時,被白衣人劇烈追打至背部傷痕累累的的年青廚師蘇梓朗,接受本網媒訪問時明言「並不收貨」。
受襲市民對三年來官方處理事件的結果「不收貨」
他說:「幾百人,但只拉了(指被起訴後在法庭受審)得8人(編者案:是上述入獄的7人加另一人被判無罪釋放),打我的都不只8人吧,估計都有十多二十人。」他的觀感是721事件現已被冷處理,讓人過了一段時間後就把事件忘記。
上述提及的無罪釋放者是王志榮,媒體報道律政司於去年7月21日前,已就此
裁決作出上訴,但至今一年未見最新消息,律政司答覆本網媒詢問時指不宜披露
案件資料或作評論,因司法程序仍在進行中。
721事件未了結的,不只是伏法者人數遠遠少於可見的施暴者人數,還有是事件本身是否早有策劃和組織。
「這件事的背後是怎樣發生的?(襲擊者)全部穿白衫,(警方)有否循這方向調查?只單單說正在調查,但甚麼也沒有。」蘇梓朗說。
疑團二:事件如何組織和策劃起來,公眾見到的國旗和何君堯與白衣人握手跟事件的關係仍是黑洞
新聞及社交媒體資訊中,多個細節令人懷疑事件是有組織和刻意策劃的,包括數百名襲擊者全穿白衫,預備大量藤條、棍棒等武器;電視新聞專輯(Now TV)在事發前夕訪問一名元朗十八鄉居民周先生,表示若「反送中」示威者翌日入元朗搞事,「將有一場好戲睇」;節目中一位不願透露身份的元朗村民表示,獲得村長傳來訊息,在721當日於元朗出現的「總之係後生仔,穿黑衫,戴口罩的,打,必打」。
當日白衣人早於下午在酒樓和街上出現,有相關的藤條照及部分人大合照,藤條繫上中國國旗;晚上,眾多白衣人聚於雞地時,有影片拍到時為立法會議員、言論激烈的親北京建制中人何君堯與白衣人握手言歡,表示「辛苦了」、「你們是我的英雄」等片段已廣泛流傳。
事件如何組織起來?由誰發起?組織、策劃、指揮和落實行動者是何人?警方有否就此等細節作出調查?何君堯事後否認跟事件有關,對襲擊不知情,只是路過街上與支持者握手而已,但這是他的一面之詞,警方有否調查他或邀他助查?
本網媒向警方查詢上述問題,但未予回答。
回溯事件,源起於7月16日晚有元朗年青人在當區街頭放映反送中運動中警方的武力應對,但有大批男子到場趕散放映會,此前亦有人在元朗連儂牆阻止居民張貼字條,之後網上流傳有人為反抗而呼籲在7月21日到元朗公眾集會,因此引發其後元朗鄉事及部分地區人士聲稱要有「保家衛族」的行動。
但其後721當天並沒有被稱為「黑衣暴徒」的示威者到元朗集會,卻出現了大批不是穿黑衣、當日沒有去示威集會的平民被白衣人毆打。


中共在事件中有角色嗎?
至於中共政府被公眾聯想到與事件有關連,除了是施襲者的武器繫上國旗外,還有7名施襲者在法庭判刑時,傍聽家屬抗議高呼要「寫報告比習近平」。另,傳媒亦廣泛報道,時任中聯辦新界工作部部長李薊貽,曾於事發前的元朗十八鄉鄉委會就職典禮上講話,提及不要讓「暴徒」入元朗搞事,進來便要趕走他們,被外界猜疑中聯辦涉煽動721事件,中聯辦否認並譴責此為惡意謠言。
但三年過去,這個各說各話的疑團未有經受一個具公信力的查明過程。
疑團三:無警時分與輿論的「警黑勾結」指控(監警會無權作出調查)
雖然警方鄭重對疑團三作出否認(時任警務署署長盧偉聰指警隊與黑社會勢不兩立),監警會就721事件亦發表長達122頁的報告,但對於「警黑勾結」的指控,該會在報告中明言無權調查:「監警會在此明確表示,會方只是就互聯網訊息所謂的勾結依據提供意見,會方並無法定職能或權力調查勾結一事,這是執法機關的工作。」(報告第115頁,第10.123段;於10. 72段亦強調此點)
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亦另有大量關於警方不當暴力執法的投訴,連同721事件的警黑勾結指控,有公眾要求政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查明情況,但當時的特首林鄭月娥反覆拒絕,認為現有的監警會(全名「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已能公正處理投訴,然而,該會所作結論的公信力受到以下質疑:
監警會報告的先天缺陷
- 監警會只是監察警方如何處理市民對警方的投訴,如有關於721事件的投訴,該會只是派觀察員出席警隊內的「投訴警察課」的會面及觀察搜證工作(出自721事件報告序言),然後提出改善建議,並無調查權力。因此,其對721事件所涉爭議的理解是否全面,以及能否作中肯結論成疑。
- 現時所有投訴由警方調查,即「自己人查自己人」,其公正性長久備受質疑。雖然有監警會監察警方的調查,但由於第1點問題,投訴警察的整個制度設計上並不獨立自主,令人懷疑其公正本質。
- 監警會成員全由特首委任,當特首不是普選產生,加上中共已經全面管治香港,監警會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成疑。
引發「警黑合作」指控的事件環節舉例有三:
- 晚上10時前,數百名白衣人聚集元朗雞地,雖有多名市民報警,亦曾有兩次警車經過,卻沒有採取行動,警方辯解是因為沒見到白衣人作出破壞社會安寧的行為,而且若採取行動,可能導致警方與人群發生衝突,監警會對此表示理解(報告第10.85段)。但於接近10時,即有下班回家的年青廚師路過,遭到白衣人追打。
- 白衣人約於10:40至11:15進入元朗鐵路站,後發生襲擊事件長達35分鐘,是另一段無警時分。期間雖有三名警員到場,但稍後轉身離去,暴力全程無警察阻止。直至白衣人散去,暴力停止,才有多名警員到場,但他們見到離去的白衣人時,沒作拘捕。警方辯解,三名警員轉身離去是評估形勢後,須要求援,而監警會對於警方此時不作拘捕並不同意,認為應要截查及登記他們的個人資料(報告第10.107段)。
- 午夜後白衣人進入元朗站傍邊的南邊圍,期間多個環節引發公眾質疑,包括元朗站下大批白衣人就站在眾多防暴警察視線內,卻無事發生,期間一名白衣人的說話清晰可聞:「防暴警察都唔理我地呀。」(參看以下影片);另有影片拍到警員與拍白衣人膊頭,電視片段則拍到一名白衣人與警察交談後離去;記者在南邊圍外拍攝採訪,白衣人持鐵通指罵記者,防暴警員沒有叫白衣人放下武器,卻持續著令記者退後以保安全;約凌晨三點左右,南邊圍內的白衣人乘車離去,警方為他們開路(Now TV)。
雖然警方在每個環節有所辯解,公眾是否信服是另一回事。例如,警察在南邊圍外跟白衣人拍膊頭,警方說是指示白衣人返回圍村,監警會在沒有調查事件的前題下,信納此一解釋,對指因此而出現的警黑勾結指控是「僅基於網上誤導性傳言,旨在抹黑警方形象,並無證據支持」(監警會報告第10.56段)。問題是:既然監警會承認其無權力調查警黑是否勾結,那在不作調查之下,憑何判定勾結之說是「誤導性傳言」和「旨在抹黑警方」?
廉署仍在調查事件中
對於警方案發時不作為,當時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大律師及資深傳媒人均認為有可能構成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廉署應予調查,至事發後9日(2019-07-30),香港電台引述消息稱,廉署高層提出主動調查,並決定成立專責小組跟進,調查有否警務人員涉及公職人員行為失當。今年初,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更因披露時任元朗警區助理指揮官游乃強被廉署調查,而被拘捕判刑,游乃強曾指當日警方在南邊圍沒有見到任何人持攻擊性武器。
廉署回覆本網媒時稱,有關調查仍在進行,不宜作評論,並「廉署會依法按既定程序,公平公正地處理所有案件」。
總結最新資訊是,事隔三年,事件仍在廉署和警方的調查中,仍未結案。
疑團不散,社會創傷不癒,每年必舊事重提
上述所有疑團令受襲市民及公眾仍感公義未獲圓滿追討,本網媒去信新一屆近乎清一色建制派的立法會中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容海恩,詢問應否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721事件,以治療此社會創傷,容透過助理表示近來很忙,難以回覆,本網媒回應可以等候,惟截稿之時仍未獲覆。
疑團不散,社會「由亂到治」的表象下,民心創傷未癒,可以預期每年的721周年都將舊事重提。
(全文完)